山麦冬

山麦冬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山麦冬
拼音拼读
shān mài dōng
药材别名
湖北麦冬
英文名称
liriope root tuber
功效分类
补阴药
药用部分
来源于百合科植物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Lour. var.proli fera Y.T.Ma或短葶山麦冬Liriope muscari( Decne.) Baily的块根。
动植物形态
湖北麦冬和短葶山麦冬都是具有肉质块根的草本植物。它们的根部在末端膨大成不同形状,如矩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叶片线状,但长度和宽度在不同品种中有所差异,且叶脉明显。它们的花序长而多花,花朵簇生,花被片呈淡紫色或紫色,形状近椭圆形。虽然它们在某些特征上相似,如花期和果期的时间段,以及种子近球形的形状,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如短葶山麦冬的花葶较短,苞片刚毛状,花被片颜色更深,且熟时种子呈黑紫色。这些特征使得它们在植物分类和鉴别上有所区别。
产地分布
湖北麦冬: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林下或潮湿处。除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之外,全国各地有广泛分布,湖北大量栽培。短葶山麦冬:生于海拔100~1400(~2000)米山地林下。分布于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其中福建大量栽培。
采收加工
夏初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近干,除去须根,干燥。
药材性状
湖北麦冬: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2~3厘米,直径0.4~0.7厘米。表面淡黄色至棕黄色,具不规则纵皱纹。质柔韧,干后质硬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至棕黄色,角质样,中柱细小。气微,味甜,嚼之发黏。短葶山麦冬:稍扁,长2~5厘米,直径0.3~0.8厘米,具粗纵纹。味甘、微苦。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经、肺经、胃经。
功效作用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9~15克;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汤洗,或鲜品捣汁搽。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药理研究
有强心、抗冠作用,还有抗心肌缺血的功能。
化学成分
含7种甾体皂甙:土麦冬皂甙(spicatoside)A、B,土麦冬皂甙A的原皂甙元Ⅱ(prosapogeninⅡofspicatosideA)及原皂甙元Ⅲ(prosapogeninⅢofspicatosideA),麦冬皂甙B(ophiopogninB),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glucoside)。另含黄酮类。
使用禁忌
虚寒泄泻、湿浊中阻、风寒或寒痰咳喘者禁用。
配伍药方
治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准备十五克沙参,十五克山麦冬,十克玉竹,五克生甘草,七克冬桑叶,七克扁豆,七克花粉。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本方可以养肥养胃,对于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的病症疗效显著。
相关中药材推荐

苦石莲 kǔ shí lián
散瘀、止痛、清热、去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大风子 dà fēng zǐ
祛风燥湿、攻毒杀虫。属杀虫止痒药。

胡荽 hú suī
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青皮 qīng pí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属理气药。

枳椇子 zhǐ jǔ zi
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蜘蛛香 zhī zhū xiāng
理气止痛,消食止泻,祛风除湿,镇惊安神。属理气药。

猕猴桃 mí hóu táo
解热,止渴,健胃,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白果 bái guǒ
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千斤拔 qiān jīn bá
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活血解毒。属杀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川续断 chuān xù duàn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