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

射干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射干
拼音拼读
yè gān
药材别名
乌扇、扁竹、寸干、金绞剪、剪刀草、扇把草、山蒲扇
英文名称
blackberry lily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分
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的根茎。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根状茎横走,略呈结节状,外皮鲜黄色,生多数须根。茎直立,下部生叶。叶2列,嵌叠状排列,宽剑形,扁平,长25~60厘米,宽2~4厘米,绿色,常带白粉,基部抱茎,叶脉平行。聚伞花序伞房状顶生;总花梗和小花梗基部具膜质的苞片;花橘黄色,直径3~5厘米,花被片6,椭圆形,长2~2.5厘米,宽约l厘米,散生暗红色斑点,内轮3片较外轮3片略小,基部合生成短筒;雄蕊3枚,着生在花被片基部;子房下位,3室,花柱棒状,顶端3浅裂,被短柔毛。蒴果倒卵圆球形,长2.5~3.5厘米,有3纵棱,成熟时沿缝线3瓣裂。种子黑色,近球形,有光泽。花期7~9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
生长于山坡、干草原、沟谷及滩地,亦有栽培供观赏用的。广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
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药材性状
不规则结节状,长3~10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有较密的环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偶有茎基残存;下面有残留细根及根痕。质硬,断面黄色,颗粒性。气微,味苦、微辛。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肺经。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水煎服。用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具抗菌、抗病毒、消炎作用,对治疗病毒性咽喉炎有很大意义,特别用于治疗喉头痉挛水肿效果较好。此外,与其他中药配伍对感冒、气管炎、慢性胃炎疗效颇佳。
药理研究
具有抗炎、解热、抗过敏、抗微生物、祛痰、抗凝血、促进唾液分泌、降血压、利胆、利尿、增进神经细胞生存和生长等作用。
化学成分
本品含鸢尾苷元、鸢尾黄酮新苷元A、洋鸢尾素、射干酮、杧果苷、射干醛、射干醇A、射干醇B等,还含野鸢尾苷和栏果苷等成分。
使用禁忌
病无实热、脾虚便溏及孕妇忌服。
配伍药方
①治喉痹:射干,锉细,每服15克,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许,旋旋服。(《圣济总录》射干汤)
②治白喉:射干3克,山豆根3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③治关节炎,跌打损伤:射干90克,入白酒500克,浸泡一星期,每次饮15克,每日2次。(《安徽中草药》)
④治二便不通,诸药不效:射干捣汁,服一盏立通:(《普济方》)
⑤治腮腺炎:射干鲜根10~15克,水煎,饭后服,日服2次。(《福建民间草药》)
相关中药材推荐

天花粉 tiān huā fěn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贯众 guàn zhòng
清热解毒、杀虫、止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蒺藜 jí lí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肝息风药。

红参 hóng cān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广山药 guǎng shān yào
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夏天无 xià tiān wú
活血、通络、行气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川木香 chuān mù xiāng
行气止痛。属理气药。

丝瓜络 sī guā luò
活血、通络、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牛至 niú zhì
解表、理气、清暑、利湿。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番泻叶 fān xiè yè
泻热行滞,通便,利水。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润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