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

穿山甲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穿山甲
拼音拼读
chuān shān jiǎ
药材别名
川山甲、山甲、山甲片、麒麟片、钱鲤甲、鲮鲤角
英文名称
pangolin
功效分类
活血调经药
药用部分
鲮鲤科动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鳞甲。
动植物形态
体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不同个体的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头呈圆锥状,眼小,吻尖。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全身鳞甲如瓦状。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呈黑褐色,每一鳞片自基部始有花纹。背鳞阔菱形,鳞基有纵纹,边缘光滑。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肢鳞片成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尾侧鳞成折合状。
产地分布
栖息于丘陵山地的树林、灌丛、草丛中,掘洞而居,昼伏夜出。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捕获后杀死,剥取甲皮,晒干,即为“甲张”。将甲张置沸水中烫,甲片自行脱落,捞出,晒干,即为“甲片”。
药材性状
三角形、扇面形、菱形或盾形扁平状或半折合状,中央较厚,边缘较薄,大小不一。背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宽端有数十条排列整齐的纵纹及数条横线纹;腹面色较浅,中间有一条明显突起的弓形横向棱线,其下方有数条与棱线平行的细纹。角质,半透明,坚韧有弹性,难折断。气微腥,味微咸。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咸。归肝经、胃经。
功效作用
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临床应用
用量5~9克,煎服,一般炮制后用。用治经闭癥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
药理研究
穿山甲增加外周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有抗凝血、抗炎作用,提高耐缺氧能力。
化学成分
穿山甲含硬脂酸、胆固醇及多种氨基酸、无机元素。还含挥发油和水溶性生物碱等。
使用禁忌
气血虚弱、痈疽已溃以及孕妇慎用。
配伍药方
①治吹奶疼痛不可忍:穿山甲(炙黄)、木通各30克,自然铜(生用)15克。三味捣罗为散,每服6克,温酒调下,不计时候。(《本草图经》)
②治蚁瘘疮多而孔小:烧鲮鲤甲,猪膏和敷。(《肘后方》)
③治毒蛇咬伤:穿山甲(炮)、广木香各4.5克。研细末,热酒调下。(《疡医大全》)
④治痢,里急后重:穿山甲、好蛤粉等分。上为细末,每服3克,好酒空心调服。(《普济方》)
⑤治乳汁不通:穿山甲(炮)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外以油梳梳乳,即通。(《单骧方》涌泉散)
相关中药材推荐

苦石莲 kǔ shí lián
散瘀、止痛、清热、去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大风子 dà fēng zǐ
祛风燥湿、攻毒杀虫。属杀虫止痒药。

胡荽 hú suī
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青皮 qīng pí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属理气药。

枳椇子 zhǐ jǔ zi
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蜘蛛香 zhī zhū xiāng
理气止痛,消食止泻,祛风除湿,镇惊安神。属理气药。

猕猴桃 mí hóu táo
解热,止渴,健胃,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白果 bái guǒ
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千斤拔 qiān jīn bá
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活血解毒。属杀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川续断 chuān xù duàn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