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

荷叶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荷叶
拼音拼读
hé yè
药材别名
莲叶、藕叶
英文名称
lotus leaf
功效分类
清热凉血药
药用部分
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叶。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洞,外生须状不定根。节上生叶,露出水面;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粗壮,圆柱形,多刺;叶片圆形,直径25~90厘米,全缘或稍呈波状,上面粉绿色,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花直径10~20厘米,芳香,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瓣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雄蕊多数,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于花托之下,心皮多数,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内,子房椭圆形,花柱极短。花后结“莲蓬”,倒锥形,直径5~10厘米,有小孔20~30个,每孔内含果实1枚,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厘米。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1.7厘米,种皮红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生于沼泽、池塘或水田内,野生或栽培。广布于南北各地。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除去叶柄,折成半圆形或折扇形,干燥。
药材性状
叶呈半圆形或折扇形,展开后呈类圆形,全缘或稍呈波状,直径20~50厘米。上表面深绿色或黄绿色,较粗糙,下表面淡灰棕色,较光滑,有粗脉21~22条,自中心向四周射出,中心有突起的叶柄残基。质脆,易破碎。稍有清香气,味微苦。
性味归经
性平,味苦。归肝经、脾经、胃经。
功效作用
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用量3~10克(鲜品15~30克),荷叶炭3~6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
药理研究
有降脂减肥、降血压、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荷叶中生物碱成分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还有抗病毒、抗有丝分裂、抗炎、抗过敏作用;荷叶还具有止血的作用。
化学成分
含斑点亚洲罂粟碱、荷叶碱、原荷叶碱、消旋亚美罂粟碱、番荔枝碱、柠檬酸、苹果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
①治阳水浮肿:荷叶烧存性,研末。每服6克,米饮调下,日三服。(《证治要诀》)
②治雷头风:升麻、苍术各30克,荷叶一张。为末。每服15克,水煎,食后服。或烧全荷叶一张,研细调入煎药内服。(《卫生宝鉴》清震汤)
③治吐血不止:a.经霜败荷叶,烧存性研末,新水服6克。(《肘后方》);b.嫩荷叶七个,擂水服。(《纲目》)
④治吐血、咯血:荷叶不拘多少,上一味,焙干,捣罗为散,米饮调下6克。(《圣济总录》青金散)
⑤治阳乘于阴,以致吐血、衄血: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分。上研,鸡丸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妇人良方》四生丸)
⑥治产后崩中不止:荷叶30克(七月七日者),鹿角胶60克,捣碎炒令黄燥。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6克。(《圣惠方》)
⑦治脱肛不收:荷叶,焙,研,酒服6克,仍以荷叶盛末坐之。(《经验良方》)
⑧治赤游火丹:新生荷叶,捣烂,入盐涂之。(《摘玄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苦石莲 kǔ shí lián
散瘀、止痛、清热、去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大风子 dà fēng zǐ
祛风燥湿、攻毒杀虫。属杀虫止痒药。

胡荽 hú suī
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青皮 qīng pí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属理气药。

枳椇子 zhǐ jǔ zi
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蜘蛛香 zhī zhū xiāng
理气止痛,消食止泻,祛风除湿,镇惊安神。属理气药。

猕猴桃 mí hóu táo
解热,止渴,健胃,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白果 bái guǒ
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千斤拔 qiān jīn bá
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活血解毒。属杀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川续断 chuān xù duàn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